banner

小鹅怎么养成活率高?雏鹅养殖的五大误区

概述:小鹅是养鹅过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大家都知道成鹅其实很好养殖,但雏鹅很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容易发生较大的死亡率,成活率风险大。那么,小鹅怎么养成活率高?建议养鹅人注意做好以下4个方面,另外,注意避免雏鹅养殖的五大误区。

小鹅怎么养成活率高?

1、加强卫生清洁

卫生永远是鹅诱发病害的一个关键因素,小鹅更是容易被病害侵袭的。喂养的饲料、粪便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可能成为细菌的来源,加上去本身携带的病菌,小鹅发病的几率上升的比较明显,所以卫生清洁是比较重要的地方。如果孵化时间较短,**好是提前消下毒,避免前面养殖细菌的残留。养殖时尽量别消毒,因为会影响到小鹅。卫生在1-2天清理一次,以免形成堆积。

2、做好控温

小鹅的绒毛很稀少,自身的温度平衡系统很差劲,很容易被外来的温度影响到,温度稍微的波动可能都会引起大问题,所以这里一定要做好控温。对于小鹅来说,可能简单的拉稀都会导致死亡的出现,因为其很难自愈的。这里的控温主要是针对小鹅的活动场所,这时候的鹅基本不会让其去野外活动的。

3、及时注射疫苗

小鹅本就没什么抗病能力,对于一些病害的防御主要靠疫苗的注射,尤其是人工孵化的更是如此。如果疫苗时间注射的比较晚,那么中间的空白期就会比较长,那么死亡几率就会上升的。这里注射疫苗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当地比价常见的病害疫苗,或者按兽医的推荐来,因为有些疫苗会相互冲突,所以要先注射**可能出现的。

4、不要急着下水

小鹅的下水是养殖户比较重视的,不少人都认为小鹅下水越早越好,其实这是误区的。这个时间还是要看小鹅本身的状况才行,好一点的则早下水,差一点的则可以适当推迟的,不要急着下水。另外还要看天气情况来,让其在温度高的时候下水,这样不容易冻伤,从而导致死亡的出现。

雏鹅养殖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准备不充分就养鹅

养鹅需要有育雏舍、成鹅舍、活动场所、饲料仓库,育雏前要对育雏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墙壁、天棚、网架等用20%的石灰乳或3%的火碱涂刷消毒,育雏舍完全封闭,用甲醛熏蒸消毒,次日打开门窗通风排气。如果有垫料,要经消毒晒干,不能发霉。要准备好饲料、药品、用具等。进雏前的1-2天,应进行育雏舍加温预热,迎接进雏。

误区二:育雏舍温湿度要保证

育雏舍的温度高低对雏鹅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当育雏舍温度低时,雏鹅扎堆,生长缓慢,极易压死或诱发疾病。如果温度高,影响雏鹅采食和生长,严重会引起中暑死亡。潮湿对雏鹅的危害也很大,湿度过大,雏鹅易受凉,导致感冒、下痢等鹅病。

根据环境气温变化和雏鹅生长发育情况,一般育雏舍温度21日龄前应在25℃左右,以后保持在18℃-20℃为宜。一般湿度保持在60%-65%,应做到勤打扫,勤换垫料,适当撒些生石灰、锯末等吸湿,经常通风换气,降低育雏舍内的湿度。

误区三:不分先后,随意开水与开食

农户养雏鹅,有的先开食后开水(初次饮水),有时雏鹅不能及时饮到水而发生脱水。开食过晚,雏鹅因饥饿而过食饲料,易引起消化不良、糊肛、下痢等疾病。正确方法应该在雏鹅出壳后24-36小时内运到育雏舍,稍加休息,安定后即可饮水。饮水后的雏鹅有1/3寻找食物表现时就可开食。

误区四:为保温加大密度不通风

冬季为保温而关闭门窗不通风是很多养户易犯的误区。育雏期,养鹅户为保温,降低饲养成本,饲养密度大,减少通风或干脆不通风,结果造成舍内空气污浊,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冬季会诱发上呼吸道疾病,夏季通风不良,则易引起中暑。

雏鹅一般饲养密度为1-5日龄25只/平方米,6-10日龄20只/平方米,11-15日龄每平方米15-12只,16-21日龄8-10只/平方米。合理的通风,会使雏鹅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排出大量由粪便产生的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

误区五:饲料单一,鹅吃百样草

鹅是草食水禽,以食草为主,鹅吃百样草,但绝不是什么草都能随意喂的。鹅的消化道长,是身体的10倍,但消化粗纤维的能力有限,只能吃嫩草(菜)等,雏鹅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能超过6%。

雏鹅在育雏期,1-2日龄可喂些小米等,以后必须喂给全价配合饲料。这样才能保证雏鹅的营养均衡,使其抵抗力强,很少患病。雏鹅在开食后1-2天,就可将嫩草(菜)去老根、杂质,洗净切成丝喂给,先少给后逐渐增加。常用的青绿饲料有鹅头稗、苦荬菜、细绿萍、甘蓝、白菜、莴苣叶等。对莎草科、蓼科含粗纤维量高的不能饲喂。

误区六:不注重光照,连续应激

光照可提高雏鹅的新陈代谢,有利于采食,增进食欲,促进钙的吸收。正确方法是在育雏的前两天实行24小时光照,以后每两天减少1小时,直到自然光照为止。合理的光照强度要求每40平方米的雏鹅舍使用一盏40瓦灯泡,灯泡悬挂在育雏舍中间离地面高2米处左右。白天光线过强,可用红纸挡一下,以防雏鹅发生啄毛、啄肛。减少不必要的应激,雏鹅转群、换料、免疫接种时不要同时进行,同时进行会增加应激反应,可诱发雏鹅发病。为减少应激,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和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

误区七:环境卫生差,消毒不重要

有些养鹅户不注意环境卫生,育雏舍与生活区非常近。饲槽、饮水槽、工具(水桶、盆等)不是固定使用,也很少刷洗与消毒,这样容易交叉感染。育雏舍每天要进行打扫,清除粪便、污物和垃圾,每周用0.3%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鹅喷雾消毒2-3次;饲槽、水槽要用2%的苛性钠刷洗;环境每周用3%苛性钠消毒1次;必须保证饮水卫生,饲料不能长久储存,防止发霉变质;对于粪便、污物、垃圾要运到远离育雏舍的下风口进行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死亡雏鹅尸体要做到焚烧或深埋。

误区八:忽视防疫,乱用药物

因雏鹅抗病能力差,极易感染发病,主要靠接种免疫。一旦雏鹅发病,有些养鹅户凭个人经验,特别是养过鸡的养鹅户,把治鸡的方法用在鹅上,或者不按疗程治疗,使病情得不到控制,产生耐药性或药物中毒。对于小鹅瘟等病毒性疾病可补充农是芪板青颗粒,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毒能力。雏鹅发病后要及时确诊,对症治疗,不能随意用药和盲目加大剂量。要按疗程给药,选药配伍要合理,剂量掌握要准,用药时间不能过长,一般连续用药时间不得超过1周,以防产生抗药性和不良反应。

文章来源:中国蛋鸡肉鸡信息网,向原作者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