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鸡场选址的技术要点
养鸡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始于场址的选择,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在进行场址选择的过程中, 应根据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综合分析,不仅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地形地势、地质土壤、气候环境以及水源水质,还要注意与附近的居民区或者其他养殖场、工厂的相互影响。
1社会环境
鸡场场址应该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饲料、鸡、蛋品、粪便等的运输,同时还要保证人员进出净道与污粪清运脏道分离,运输道路(脏道)与主要交通干道应保持至少1 000 m的平行距离,人员进出道路(净道)距一般公路也应在50 m以上,并通过修建专用道路使养鸡场与主干道相连,场区入口、出口处必须设置消毒池。鸡场与其他养禽场间距应在1 000 m以上, 同时与工矿企业、交易市场、居民区等保持较远的距离,不得低于500 m,既防止饲养场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场区卫生防疫。为了不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应当把地点选在当地居民居住地的主风向下风处,同时还要避开居民点污水排出口,防止污染水源。而且不应选在化工厂、制革厂等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企业的下风处或附近,以免危害鸡群,影响其生长发育。
2地形地势
鸡场应当建在地势相对较高、空气干燥的地方,有利于通风、向阳和排水,还要远离沼泽洼地及山坳谷底。场地平坦或者稍有坡度,便于排水。场地要求开阔平整,有利于鸡舍的布局和整体规划。在地势较低的地方, 雨水及污水都不容易及时排出,而且湿度相对较高, 空气流通不畅,这些都很容易引起病原微生物的大肆繁殖,危害鸡群健康。
3地质土壤
应当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和地下泥沼地段,要求土质有较强的透水透气性、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抗压性强、质地均匀,以沙壤土最为科学理想。这种土壤疏松多孔,有利于树木和饲草的生长,冬天可以增加地温,夏天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热。砾土、 纯沙地不能建饲养场,这种土壤导热快,夏天灼热,冬天地温低,缺乏肥力,不利于植被生长,因而不利于形成较好的鸡舍周围小气候。
4气候环境
在进行鸡场选址的开始,就要对本地的气象环境资料作一个详细的了解,并做好资料收集工作,以备在进行鸡舍设计和组织生产时进行参考。如平均气温、绝对最高及最低气温、土壤冻结深度、降雨量和降雪量,还有主导风向、风频率、风力最大值、冰雹及雷击等灾害性气候现象,日照情况等。总之,环境应当安静、绿化、无污染。
5水源水质
水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和降水等。首先水源的储备量和供应能力应当满足鸡场日常所需,还要取用方便、省时省力,同时还要 满足消防用水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水质应当良好,最好的就是不用经处理就能直接饮用或者是稍加处理就能饮用的水, 需达到《生活饮用水质标准》 后才能使用。
6电力电源
场区既要提供照明电源,又要提供动力电源。电力不仅要满足最大供电允许量,还要求常年正常供应,接用方便。鸡舍内通常安装温控系统、饲喂系统、照明系统、清粪设备与加热系统,一旦长时间停电,导致相关设备无法运转,直接影响鸡场正常生产,最好自备发电机组,以备断电紧急使用。
7市场情况及防疫条件
鸡场的选址还要考虑距离产品需求地的远近及所在区域对产品的消费能力,同时还要了解当地易发疫病情况,防止被当地动物疫病传染,影响安全生产。建设鸡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创收和扩大再生产,因而,在场址选择时就必须考虑这些目标性问题,以利于鸡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新建鸡场最好不要在原址重建或扩建,避开可能的污染源,特别注意与附近的兽医站、畜牧场、集贸市场和屠宰场的距离,如果距离较近,必须考虑设置防疫隔离带。
总之,养鸡场的防疫安全是鸡场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往往一种疫病就可能给整个鸡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鸡场疫病有可能是外来侵入,也有可能是自身内部滋生,所以既要选好场址,又要科学管理,制定出一套相应的管理措施和防疫制度,为鸡场的生存发展保驾护航。